世界范围内,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《艾滋病与健康教育领域好的政策与实践手册8:教育部门应对恐同欺凌》显示,恐同欺凌仍十分严重,在某些环境下,同性恋是敏感的,甚至是非法的话题 。
2018年,联合国发布的《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》(修订版)指出,不遵从主流性别规范和社会性别规范的学生,包括同性恋者在内,比他人更容易遭受校园暴力。
为了改善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,需要有关性少数群体话题的全面性教育、增加有关教育项目,以保证性少数群体的健康与福祉 。
在我国,人民网于2006年发布的调查显示,虽然同性恋已经去病化,但是同性恋者仍处在被歧视的阴影之下,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。
2016年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《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——基于性倾向、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》(Being LGBTI in China – A National Survey on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Sexual Orientation)(以下简称《社会态度调查报告》)显示,在我国社会,包括同性恋者在内的性少数群体能见度依然很低,在学校、宗教社群或工作单位中,公开自己性倾向、性别身份或独特性别表达方式的性少数人士依然很少,仅有5%。